一个人可以富有到什么程度?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:如果一个人满身名牌,开着几百万的豪车,名下有好几套房,有好几家公司……可能就已经算富得流油了。
但你知道吗?这些财富对一个人来说,并不算什么。
毕竟他曾经拥有的财富,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——富可敌国:因为他一个人所拥有的的财富,远超于当时清政府国库里的钱财。
去外国银行贷款,他个人名义的担保,比整个清政府都更有说服力。而他,就是被誉为一代“商圣”的胡雪岩。
坊间曾有一句话:“为官须读曾国藩,经商必看胡雪岩。”
连大家熟知的马云,虽嘴上说不喜欢胡雪岩,但却整整读了两遍胡雪岩的传记,他说:“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,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。”
之所以马云这么说,是因为胡雪岩的从商人生,确实十分戏剧化。
他用了三十年,成为中国首富;
却只用了一天,让一切化为乌有。
01
一个放牛娃、小伙计|是如何逆袭成“红顶商人”的?
胡雪岩并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,所以他的奋斗史才显得更为传奇。
他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家庭, 所以小时候就放牛娃,12岁时他的父亲死了,13岁时他就外出闯荡。
虽然出身比较悲惨,但胡雪岩从小就很有主意,所以他一步一步都在稳步往上走。
因为拾金不昧,他被杂粮行的老板收为学徒;又因为对顾客的悉心照料,被火腿商行的老板挖去;后来因为他的聪明伶俐,又去了钱庄当学徒……
其实,一开始他就是最普通的杂役,每天扫地、倒尿壶;但最后因为办事灵活,又很勤奋,他被钱庄掌柜当做亲儿子培养,在他死后由胡雪岩继承了这个钱庄。
当时钱庄价值5000两银子,这是胡雪岩强势逆袭的第一把火。
这第二把火,是一个人,也就是6年后胡雪岩帮助过的一个人:王有龄。
王有龄只是一个“候补”的浙江盐大使,当时他急需银两上京补官,而这时好心的胡雪岩拿出500两银子帮助了他,在这之后,王有龄一路官运亨通,成了浙江巡抚。
而对他有大恩的胡雪岩,自然在生意场上如虎添翼。
至此,胡雪岩也展开了他令人惊叹的商业生涯,财富越积越多,还成为唯一一个被赏赐黄马褂的“红顶商人”。
(“红顶商人”,通俗点儿讲就是“官商”,有官和商两重身份。)
其实胡雪岩的成功,一方面离不开他的商业才华: 他当时搞的营销策略,在今天都是教科书级别的。
比如他的“八个坛子七个盖,盖来盖去不穿帮,这就是会做生意”,这句话不仅让他完成一次次生意神话,而且至今被做很多人奉为赚钱圣经;
又比如,在他的“胡庆余堂”药号营业前,他把14类日常必备药物免费赠送给百姓,并把这件善举刊登在报纸上,以至于还没营业,“胡庆余堂”就早已声名远播。
这一举措,给胡雪岩换来了成倍增长的利润;而胡庆余堂,在今天仍是媲美同仁堂的老字号……
而另一方面,和他的做人之道也分不开: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,他一直都是能帮就帮,远不像今天有的商人那样唯利是图,为了利益什么底线都没有,胡雪岩始终秉持着“诚信待人”。
据说,有一位商人生意惨败,急需大量资金周转,所以他上门求胡雪岩低价收购自己的产业。
而胡雪岩不仅没有怠慢,反而按当时市场价来收购,并对商人说,渡过难关以后随时可以赎回,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胡雪岩连到手的便宜都不要。
其实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:商人逐利,但不急于眼前之利。“下雨时,你愿意为别人撑伞,别人才会愿意为你撑伞;落难时,你肯为别人付出,别人将来才愿为你付出。”
后来,商人赎回了自己的产业,胡雪岩也多了一位忠实好友兼合作伙伴。
而这个义举也广为流传,大家都对胡雪岩尊敬有加,有需要时也总有人相助,因此生意、客户都源源不断。
所以,就算局势虽然动荡,但他近30年却一直有官场贵人相助,前是王有龄,后有左宗棠。
02
从全国首富到晚年落魄|胡雪岩的选择错在哪儿了?
然而,成也左宗棠,败也左宗棠。
很多人认为,“红顶商人”胡雪岩的溃败就是因为,他的本质是商,却和官联系得过于紧密,包括马云说他“坏榜样”也源于此。
曾经,王有龄就跟胡雪岩说过:“我的心里头实在有一些恐惧,有一些害怕,我们太顺利了,福兮祸之所依啊。”
然而作为商人的胡雪岩没有听懂,这也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他的结局。
官场局势一直在变化,不同党羽的结局终究是你死我活,作为左宗棠坚实臂膀的胡雪岩,自然要被李鸿章那方“先除之而后快”。
所以当时还沉迷在金银窝和美人枕里的胡雪岩,终究等来了他的凄凉结局。
然而,不管是前30年商场上强势逆袭、呼风唤雨的荣耀,还是晚年一贫如洗的凄凉结局,胡雪岩的人生都在为后世树立经商、做人的榜样。
他这波折又厚重的一生,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