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论语·为政
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,而不是勾勾搭搭。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,却是勾勾搭搭,不讲团结,不顾大局。”
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论语·卫灵公
孔子说:“一个有志向干一番事业、素质高的人,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,而勇于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。”
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
论语·卫灵公
孔子说:“人能够把道(规律)光大,而不是道来支配人、左右人。”
孔子曰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
论语·季氏
孔子说:“君子有九种考虑: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,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,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,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,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,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,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,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,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。”
(子)曰:“恭,宽,信,敏,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从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
论语·阳货
(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仁时,孔子)说:“庄重、宽厚、信实、勤敏、慈惠。庄重恭敬就致遭受侮辱,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,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,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,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。”
孟子曰:“无为其所不为,无欲其所不欲,如此而已矣。”
孟子·尽心上
孟子说:“不干我所不干的事,不要我所不要之物。这样就行了。”
孟子曰:“君子有三乐……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天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
孟子·尽心上
孟子说:“君子有三种乐趣,……父母都健康,兄弟没灾患,是第一种乐趣;抬头无愧于天,低头无愧于人,是第二种乐趣;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,是第三种乐趣。”
“君子之道,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与入德矣。”
礼记·中庸
一个君子的主张和作为,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,虽然简约但却文雅,温和中显出道理来。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,风向来自何处,从一点小事上能看到大事。这就可以说进入道德之门了。
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。”
礼记·大学
君子尊重贤明的人,亲爱他的族人;小人以得到利为快乐,整日为得利奔走。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
张子全书
(一个有作为的人的行为,应该)在天地之间树立正气,自己做事,应利于广大百姓的性命,使过去的圣贤救国救民的学说得以延续,为天下千秋万代开太平之基。
守分安贫,何等清闲,而好事者,偏自寻烦恼;持盈保泰,总须忍让,而恃强者,乃自取灭亡。
王永彬《围炉夜话》
能够安心地过着平淡的生活,是多么清闲的享受,可是一些喜欢找事的人,却自己给自己找烦恼;保持鼎盛和平安,总是要做到容忍谦让,那些依仗强力的人,就是自取灭亡。
天下皆知取之为取,而莫知与之为取。
后汉书
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,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。
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
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,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。上不抱怨天,下不抱怨人。